![]()
甘肃地区彩陶特别发达的事实,早在二十年代就已为人们所深知。但究竟那些彩陶是怎样发生的?本身具有什么特点?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同其他地区的彩陶是否发生过什么关系?后又是怎样走向消亡的?凡此等等,都是大家所关心的!本文根据历年考古调查和发掘的资料,试图理出一个大概的眉目,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参考。甘肃是世界上早出现彩陶的地区之一,这里也是中国彩陶为发达的地区!奔腾不息的黄河、雄浑肥沃的黄土高原、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孕育了丰富发达的新时器时代及青铜时代文化,包括多姿多彩的彩陶艺术在内,是甘肃数千年绵延不绝的***文化风貌的体现,也是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灿烂的一页.
老官台文化的某些缽或缽形三足器的口外有红色宽带,可以视为彩陶的萌芽!半坡期的彩陶已有初步发展,在整个陶器中的比例约为百分之三!到庙底沟期彩陶就发达得多了,通常占陶器总数的百分之十至十五!考察这三期彩陶分布的范围,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就是初以关中地区为中心,一期一期地向周围扩展,而向西的扩展幅度大:半坡期还只到甘肃东部,庙底沟期一下子就到了青海东部,往后到马家窑期更发展到了河西走廊(图三)。由此可知甘肃地区的彩陶是起源于关中的,那种把甘肃作为外来通道,用以证明仰韶文化的彩陶是从西方传播过来的说法,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反!
彩陶制作
凡此都说明甘肃地区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同陕西、山西和河南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属于一个整体.关于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年代,过去多所争论!但如果从它们的分布范围、地层关系、碳-14年代和文化内涵的比较等各方面来看,无疑地是庙底沟类型比较晚,并且是在半坡类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一定的场合,我们可以逕直称为半坡期和庙底沟期,用以表示仰韶文化在一定地区先后发展的两个阶段。半坡类型分布的中心是关中平原,那里还分布着老官台文化!

高品质彩陶制作
彩陶作为一种造型艺术,总是反映当时的生活和社会存在的。当时的社会基本单位是氏族和部落,若干部落有时又结成亲属部落或军事联盟,从而组成大大小小不同范围的人们共同体!一定的人们共同体往往有一定的信仰、风俗和艺术风格,当陶工们在制造彩陶时,不免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信仰、风俗和艺术风格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之中!因此一定的彩陶花纹,特别是某些特殊的传统花纹,反过来又可作为区分考古学文化和隐藏在文化背后的人们共同体的重要标志。

找彩陶制作
经过漫长的实践,先民们凝土成陶,朴拙的坛坛罐罐不仅满足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需求,也成为人类初的艺术创造。一件件彩陶,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无不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人类文明诞生初期,虽然没有成形的文字,但是先民们在泥土上用画画的方式记录下了人类文明的历程,这些遗留下来的珍贵彩陶就成为原始的艺术品.在那个蛮荒的时代,一双双巧手在陶器上轻轻地刻画出各种纹饰和符号,使得古老的文明得以记录和传承。截至目前为止,我们所知道的甘肃早的彩陶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其出土地点有天水刘家上磨、柴家坪,平凉苏家台、石柏阙,礼县寨子里和石咀村等处.
